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淳溪_副本.png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活动区 > 正文

传承老街文化 唱响越韵古诗 ——南京市音乐学科“越韵古诗”主题现场会在高淳区淳溪中心小学成功举办

孔梦越 2021/11/25 12:23:24 点击1663次

  秋尽冬来,寒风料峭,却阻挡不了淳小师生激动的心情,校园里一片暖意。11月25日,南京市音乐学科“越韵古诗”主题现场会在我校隆重举行,南京市和各区音乐、美术学科教研员,高淳区教育局党工委委员、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杨剑春,高淳区音乐专职教师共五十余人参加了此次现场会。

  一:观摩校园 行走间感受老街文化
  参会人员跟随着老街小导游的步伐,观摩了学校一室、一馆、四廊、五道、十一园、五十五柱、六十八梁的物型课程文化建设。老师们行走在一廊一柱间,缓步欣赏浸润“老街文化”的独特建筑风格,静静聆听老街小导游们带来的越剧吟唱片段,细细感受蕴含其中的越剧艺术魅力,认真体悟我校寻根传统文化的隽永意蕴。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品。

  二:融合课堂 古诗词遇见越剧艺术
  参观完校园,所有参会人员来到深茂馆二楼,观摩我校精心准备的两节“越韵古诗”现场展示课。
  首先,高淳区教育局党工委委员、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杨剑春上台致词。杨主任对南京市各区专家和老师们的到来表示欢迎,接着指出国家全面推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教育体系,教育部切实加强新时代美育工作,而“戏曲进校园”是独特的中国式“美育”,努力推进势在必行,然后肯定了淳小“越韵古诗”的项目将经典戏曲艺术和小学语文古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老师的教学思考,是新时代政策下的智慧表达,最后希望在座专家和领导给出宝贵的意见。
  第一节是由音乐教师魏雯霞和语文教师孔小花共同带来的越韵古诗融合课堂——《所见》。两位老师发挥各自所长,配合默契,共同带领学生诵古诗、唱越韵。以诵读、品读、学唱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古诗声断意连的特点,在音乐的助力下进一步理解诗的意境,孩子用稚嫩的童声歌唱古诗,以灵巧的步伐模仿牧童捕蝉的情境,使得课堂活灵活现,富有童趣。
  第二节是由我校语文教师邢育琴带来的越韵古诗课堂——《绝句》。邢老师凭借亲切的教态和扎实的戏曲唱功,以唱、念、做、打为线索,一步一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欣赏、感受、体验唱腔艺术和戏曲文化的基本特征。学生在邢老师耐心的口传心授下,很快模仿越剧韵味学会了“唱”古诗,掌握了兰花指、抱月的基本动作,初步做到边唱边演。
  这两节“越韵古诗”课堂打破了音乐学科和语文学科之间的藩篱,跨学科的整合使课堂变得更生动,更丰富。

  三:社团观摩 戏曲操展示独特风采
  两节展示课之间的休息间隙,所有参会人员在学校领导的陪同下来到操场。
  对应“淳小六艺”精品社团,篮球场上依次支起六间工作坊,分别为老街少儿刻艺工作坊、老街少儿泥艺工作坊、老街少儿扇艺工作坊、老街少儿鞋艺工作坊、老街少儿绣艺工作坊和老街少儿纸艺工作坊。在每个小小的工作坊里,陈列着各个社团的优秀学生作品,六艺社团的优秀社员在里面进行着篆刻、泥塑、制扇、刺绣、剪纸的实践活动,充分感受着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
  做操铃声响起,全校师生统一着装,排着整齐的队伍有序来到操场,向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展示了一场与众不同的课间操。全校学生齐唱《咏鹅》、《竹石》、《早发白帝城》和《石灰吟》四首越韵古诗,歌声悠悠,响彻操场,余音绕梁。歌毕,师生共跳学校自编戏曲操,一举手一投足,将戏曲身段之柔美与刚劲糅合得恰到好处。

  环节四:推陈出新 梨园社彰显文化魅力
  深茂馆的戏曲大舞台上,精彩的演出继续上演。梨园社的孩子们带来了经典的节目串烧:《寻根——戏曲联唱》《寻根传统文化 唱响越韵古诗》《所见》《竹石》《七律长征》等一首首耳熟能详的古诗,在不同年段孩子的演绎下,融合越剧唱腔,赋予了新的艺术生命,展现出风格各异的文化艺术魅力。孩子们虽稍显稚嫩,但充满灵动的演出生动诠释了自己对戏曲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孩子的优秀表现离不开指导老师的艰辛付出。梨园社指导老师邢育琴老师也一展歌喉,她以一曲婉约空灵、意韵流芳的越剧《追鱼》,体现出极高的戏曲艺术素养,将传统戏曲“明媚而不刺眼,深厚而不张扬”的艺术生命力展露无遗,赢得了全场领导专家与老师的一致好评。
接下来,淳小音乐组教研组组长赵张群老师就近年来我校音乐教研组“戏曲进校园”工作作主题为《传承老街文化  唱响越韵古诗》的汇报讲话。赵老师从寻根、缘起、摸索、发展、点缀、收获、思考七大方面总结了过去我校在该方面的实践探索,指出嫁接越剧与古诗,以地方文化为突破,是我校在推广越韵古诗中的创新点,希望袅袅越音终有一天能在课间传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最后,南京市音乐教研员叶军和美术教研员祖金明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精彩点评,两位领导对学校目前教研组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戏曲进校园”需要持之以恒,不能浅尝辄止,希望淳溪中心小学能继续深入探索,思考学科融合的更多可能,不断实践,成为范本,将这股力量辐射到高淳区乃至南京市其他学校,使得优秀传统文化在南京市生根开花。

  传统文化进校园是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打底色的工程,本次“越韵古诗”主题现场会的召开展示了我校丰厚的文化特色,引发了我们对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更多思考,相信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越韵古诗”的课程实践与开发创新将在淳小这片肥沃的土地中继续深耕,扎实开展,再创辉煌   !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Copyright @ 2019 高淳区淳溪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