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阳光恬静,微风和煦。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进一步推动小学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2021年9月30日,高淳区小学教育教学“双亮”现场会活动在淳溪中心小学召开,区教育局领导,教师发展中心、基教科、督查办相关负责人、小学学科研训员,各校校长、教学副校长参加了此次活动。
整个现场会活动分上午下午两场。
【上午场】
9月30日上午,在淳溪中心小学赵红阳副校长的主持下,区教师发展中心学科研训员和各小学教学副校长走进淳小校园,随堂听课,进行“五认真”工作巡视。
环节一:随堂听课
认真落实“双减”政策,必须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守住课堂就是守住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本学期初学校就提出向常态课堂要质量,向常态课堂要效率是减负的根本所在。一二两节课,学校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们展示了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道德与法治、体育等14节教学常态课,较好展现出了我校“精业启智 博爱润心”的教风和“善于积淀 勇于绽放”的学风。
环节二:“五认真”巡视
随后,全体与会领导随机走进淳小老师们的办公室和功能室,对老师的备课、作业批改、功能室使用情况进行巡查。与会领导仔细翻阅,认真询问,肯定亮点,指出不足,推进我校教学和管理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优质化、精细化。
【下午场】
9月30日下午,与会领导齐聚淳溪中心小学报告厅,会议在区教师发展中心张雾东副主任的主持下正式开始,活动分四个环节。
环节一:观摩校园 浸润文化
与会领导跟随着校园小导游的步伐,认真观摩了淳小“老街文化”物型课程建设。条条连廊上,张贴着师生优秀的书法、绘画作品;间间教室外,彰显着精品社团的缤纷风采;张张班级名片,凝练着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堵堵老街文化墙,书写着“越韵古诗”的艺术魅力。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校园每一个角落都成为了“开放的课堂、流动的书本”。
与会领导在体育馆外,驻足观赏淳小“根的教育‘老街文化’特色课程建设”主题展板,展板图文并茂地展现了淳小特色课程近年来的不俗成绩,体现了淳小“根的教育”文化渗透。深茂馆二楼,梨园社展演正火热上演,老街少儿梨园社指导老师邢育琴和孩子们带来了精彩的节目串烧:《寻根——戏曲联唱》《谢瑶环·是真金不怕火炼》《寻根老街文化 唱响越韵古诗》。大家在声声吟唱中,感受传统戏曲“明媚而不刺眼,深厚而不张扬”的艺术生命力。
环节二:主题沙龙 焕发生机
回到报告厅,淳小教研组进行了主题为《“寻根”中团队提质,“双减”下焕发新机》的主题沙龙展示。赵斌主任从文化培育、课程建设、团队打造、质量提升等方面总结了上一学年学校的教学成果;张建新副主任、吕凌燕副主任、陆娜副组长、分别从语数英学科组的角度,讲述了学科组如何克服先天不足,促进学科质量均衡提升,以及在“老街文化”教育背景下如何进行教研组文化建设;陈华华校长作为村小管理者,从校领导视角谈了帮扶中获得的收益;吴昊老师是村小一线青年教师,分享了个人的成长经历。
环节三:校本行动 实践探索
淳溪中心小学赵红阳副校长作主题为《减负增效,质量绿色发展——“双减”背景下的质量提升校本行动与思考》汇报,赵校长从五个方面汇报了学校在“双减”背景下的一系列思考与行动,指出“减负”和“增效”是学校质量绿色发展的两条路径,只有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做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双减”才会在学校落地生根。
王一敏校长作题为《“双减”背景下的学校课程文化建设实践与思考》主题讲话,王校长指出“双减”的目标之一,就是让教育返璞归真,将学习还给学校。今后我校将继续扎实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努力提升课程实施水平,让课程整合真正搭建起课程体系与学生成长之间的桥梁,让课程体系真正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真正把“双减”工作落实到实处,促进五育并举,提质增效。
与会领导们对学校目前所取得的办学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高淳区教育局刘海军局长在会议中针对“双减”工作提出两个关键词:“智慧”和“整合”。“智慧”体现在管理、评价和课堂教学中。新的教育背景对学校顶层设计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运用管理智慧,明确“减什么”和“怎么减”;学校中层需要高度落实育人理念,上情下达;教师基层团队则需要尊重现有教学规律,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真正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在评价中需要体现出更多的主导性,注重过程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继续巩固课堂“减负提质”主阵地的地位。学校还要整合好现有资源,减轻教师不必要的负担,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双亮”现场会的意义在于整合和共享,学校之间需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由点至面,串点成线,共同促进全区教育新发展。
区教师发展中心杨剑春书记肯定了我校特色办学理念,她认为学校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生活、成长的地方,淳小将物型文化的建设和课程理念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以课程文化促进学生成长,促进教研组的成长,从而促进老师的成长。淳小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开发者。杨书记借淳小“寻根”字眼与大家共勉,希望大家共同追寻“教育教学”之根。
区发展中心张雾东副主任作最后总结,张主任提出我们需谨遵政策要求,将过程性评价和随机调研抽样结合起来,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质量。管理者还需要多思考多实践,探索出自己学校行之有效的课后服务方案和“双减”应对策略。
环节四:多彩社团 彰显特色
最后,在王一敏校长的带领下,各位与会领导参观了我校当天的社团,了解课后服务开展情况。泥艺、绣艺、篆刻、书法、合唱、竖笛、珠心算、羽毛球等38个社团有序开展,活动形式丰富,学生乐得其所。
一所特色鲜明的学校,必然是培养目标和育人体系独具特色的学校,而与之相适应的,也必然是学校课程的丰满、适切和个性化,“学校处处是课程,班级时时皆教化”,是美好的愿景,也是我们的目标。“双减”之下,有压力,更有机遇。淳溪中心小学将继续秉承“根·源”校训给予的智慧,开拓进取,立足优质文化基因,根植终身发展理念,把握生长新机遇,让淳小焕发新生机。
期待在不久的将来,高淳小学教育在应对“双减”的前景下,立足于儿童的成长,围绕“绿色质量提升”这一主题,能够交给人民一份满意的答卷。